过去的未来,现在的未来,未来的未来,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过去的他,现在的他,未来的他,都是不一样的。或是,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也是不一样的。
那天采访一对夫妇,太太突然被我们“逼问”出初始他的情景,骑着摩托车的文青,留着长发听摇滚,学着吉它又模仿波洛克的画,她竟然当着我们的面,眼神迷离起来,仿佛透着大雾去忆他。去看不远处聚光灯下的英俊中年男子,穿休闲西装,留贴着头皮的短发,围着H打头的昂贵腰带。不止是他,就连她自己也早已改头换面,指望着三宅一生的褶皱能抵消俗丽的富贵气,能在褶皱里留一点文艺气息。
还有他们眼角眉梢的细细皱纹,都似收藏着年华。这是过去的未来,却又不是。他们都曾相信才华能圆满人生,会有钱,会有名,会有爱。却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中产阶级的表率,在记者面前讲述自己的发家史。
未来的未来,似乎更像他们过去对未来的假想。自由自在,不允许赚钱占满生活。但钱让梦想实现得更快,所以,现在的未来仿佛只能是专心推进揽金的速度。甚至慢不下来,因为还有几百人在等着他们开工资、实现福利。一不小心,他们就不只是在为自己活了。他们说,或许本来就该是这样的,谁也无法独自存在,钱和梦想,也无法独自存在。
她真的去问他,你还是过去的那个你吗?他想了想,说,内在的东西没有变。
我突然想起科学家的论断。似乎说的是:人体的所有细胞都会在七年之内完成一轮更换,虽然还是你,但已经更新成了新的版本。所谓老,也是新的。他们听了都笑了,说结婚七年之痒或许也正源于此。七年后,彼此都是新人,要继续爱,就该爱新的内容。
国外,六七十年代的摇滚愤青也逐渐让位于八九十年代涌起的中产阶级,青春的多巴胺在狂放的自爱中熬过七年之痒,焕然一新,成为老气横秋的保守分子。国内,八九十年代的摇滚愤青也有不少转型为二十一世纪初的新贵。两者不是对立的,人们都懂了,就像绯闻女孩里的摇滚老爸和贵妇隔了二十年还能继续相爱,原本被金钱、虚荣、地位阻隔的感情,在名利更上一层楼的自由中年,反而更能一往无前。
曾经的苦闷青年已到了自由中年。对钱豁达,对爱也更豁达。甚至对孩子也是。她和他也曾铁了心不要孩子,要绝对的自由,不要下一代受这个世界的苦。理想主义者的消极放弃。也记不清是哪一天,突然就妥协了,也马上有了孩子。或许自由的中年人,对苦辣甘甜也豁达了。吃得了的苦,就不算苦。更何况,他们有钱能给孩子冰淇淋般的童年。
变,样样都在变。但看到他们的恩爱,我突然就信了,信有一种爱可以长久存在。并非因为那爱是恒量,恰恰相反,爱是活跃的变量,我们需要的爱人不过是有一致的变动的频率。那种长久的爱,大概连细胞分裂、思想递变都是同步的吧。所以,无论过去或未来,她总是爱上现在的他。他也是。
给爱人的定语,最好就是“现在”。
|
七嘴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