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情绪是一种心理需要

发表于: 2005年11月20日      点击: 1403      文章来源:


  失望的小倩

  时间:2005年5月29日

  地点:广州市白云区某小区

  人物:小倩(5岁)小倩妈

  小倩在幼儿园里,挺有名气的,她讲的故事,为幼儿园争得了荣誉;她的绘画作品,被刊登在了省级杂志上……家中有女万事足。按理说,有个这样的女儿,小倩妈应该心满意足了,可是,小倩妈最近却感到非常苦恼:小倩现在做什么事,注意力都难以集中,而且时常发呆。

  小倩妈找不到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

  五一放长假前,小倩妈就和小倩说好了,放长假时要带小倩去湖南看望小倩的姨妈。小倩和这个姨妈的感情非同一般。因为小倩的父母工作忙,所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是姨妈带她,一直带到了3岁半,直到姨妈出嫁,才由妈妈来照顾。

  “妈妈,你肯定会带我去看姨妈吧?”虽然小倩妈已向小倩说了多次,可小倩还是每天都要追问。

  “当然,”小倩妈肯定地答复她,“一定会去!”

  听到妈妈这样回答,小倩就会开开心心上床睡觉,而且,睡梦中,还会露出甜美的笑容。

  小倩实在是太想见到姨妈了。她甚至还为姨妈准备好了礼物,那是她用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买的一个零钱钱包。她每天在日历上画一个圈,看着这些圈圈一天天地逼近5月1日,她都会笑出来。离5月1日还有3天的时候,小倩就给姨妈打了电话,让姨妈一定要去接自己,因为她想在下车时,第一眼就看到姨妈……

  还有两天就是五一时,小倩妈妈所在的单位,派小倩妈去贵州出差,需要4天的时间,而小倩爸早已策划好,要去别的城市参加同学聚会。小倩妈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小倩:“五一的时候,不能去姨妈家了。你和保姆阿姨呆在家里,一定要听话喔。”

  小倩当时就不吭声了,沉默着回到了自己房间,铺好画纸,用力地画画,把画纸都划破了。

  小倩妈看不过眼,马上把画纸抢下来,命令她上床睡觉。

  小倩含着眼泪上了床。

  小倩妈觉得,这是小孩子的任性,过段时间就好了。

  可是,小倩的情形却越演越烈。

  五一长假过后,小倩还是不愿理人,小倩妈把她叫过来,训斥了一番:“你这孩子,这么不懂事。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累了,你还整天板着脸,太不像话了……”

  小倩又沉默着回到房间,在书桌上铺上了画纸。小倩妈更气了,跑过去,把她的画笔和画纸抢下来:“我在和你说话,你到底有没有听?!”

  小倩上了床,盖上被子,把脸转向了墙壁。

  “唉,这孩子,是怎么了?”小倩妈叹口气,无可奈何地走了出去。

  心理揭密:

  家长往往认为,只有大人才有失望的时候,小孩子不会懂什么是失望。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孩子的盼望更加强烈,所以他们失望时,那种近似于绝望的失落,更是让他们难以忍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把心中那种失望宣泄出来,而家长却不理解,认为孩子有些小题大做。失望在孩子心里郁积得越来越深,对孩子的心理伤害也就越来越重。家长面对孩子的失望,应该尽力给以安慰,说明不能达成孩子愿望的原因,允许并理解他宣泄失望情绪的反应,同时,积极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走出失望的困扰。


  愤怒的莹莹

  时间:2005年6月1日

  地点:武汉市某活动现场

  人物:莹莹(4岁半)莹莹爸

  莹莹原本是开开心心地和妈妈一起参加这个儿童活动的,走在路上,莹莹还在和妈妈热烈地讨论,如果主持人让她上台表演节目,她要不要参加的问题。因为,她所在的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都会去参加这个活动。妈妈表示,如果是让她上台表演舞蹈,就一定会支持她,因为莹莹跳舞跳得特别棒。

  活动现场有许多小朋友,当主持人邀请小朋友上台表演唱歌时,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莹莹也要举手,却被妈妈拦住了。

  “等一下,先让别的小朋友表演吧,”妈妈说,“等下你再上去。”

  莹莹嘟着嘴不吭声了。

  “看,那是我班里的丽丽小朋友。”莹莹指着舞台上的一个小朋友说,“她在唱歌了。”

  过了一会儿,丽丽唱完歌,抱着主办单位送给她的奖品,高高兴兴地跑了下去。紧接着,主持人又让小朋友们上台玩游戏,妈妈又没有让莹莹上台;接下来是讲故事,妈妈还是没有让莹莹上台……

  活动结束前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小朋友们的舞蹈比赛。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即将到达舞蹈比赛时,下起了大雨。由于活动是露天的,人们一轰而散。莹莹妈抱起莹莹,跑进了附近的商场。

  “走,莹莹,”莹莹妈拉着莹莹的手,“妈妈带你去买你最喜欢吃的果冻。”

  “不吃!”莹莹一下子甩开妈妈的手。

  “那就去看看玩具吧。”莹莹妈说。

  “不看!”莹莹背过身子。

  “你到底要干什么?!”莹莹妈气极了,推了莹莹一下,要知道,妈妈也是好心,怕莹莹因不擅长的项目,失去自信,“你有什么可生气的,下雨了,又不是我不让你去表演。再说,表演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去。”

  “你是坏妈妈!”莹莹痛哭起来,“你是个坏妈妈。”

  “快闭嘴,快点!”莹莹妈气不过,又怕在商场的人面前丢人,“你再哭,我就打你,你信不信?”

  莹莹第一次见妈妈发这么大的火,紧紧地闭着嘴,不敢吭声了。

  莹莹妈拉着莹莹回家了。从那以后,妈妈找到了一个轻易就可制服莹莹的法宝:“你再哭,再闹,我就打你。”每当她这句话一出口,莹莹就再也不敢吭声了。可是,莹莹妈发现,虽然莹莹的确变得听话了,却经常发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心理揭密:

  孩子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会去理会客观因素和环境因素,这是由于他的心理还不成熟所致。家长却不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样样以自己的所思、所想限制孩子,认为孩子应该意识到家长的意思。然而,这决非一朝一日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孩子愤怒的情绪,必须有一个可以宣泄的出口。而最常用的就是哭闹这一种方法。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到相对安静的地方,让他把心中的愤怒都发泄出来,然后,找到孩子愤怒的原因,通过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向他进行解释。不要让孩子的愤怒压抑着屯积,这种不良情绪,就像火山,当积压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发展成为精神上的疾病。




  惊恐的良良

  时间:2005年6月14日

  地点:深圳布吉某幼儿园

  人物:良良(4岁)良良妈

  良良的爸爸是位省级销售经理,工作能力非常强,经常需要全国各地驻站。在良良还没出生时,良良爸在河南郑州做驻站经理;良良2岁时,良良爸在广西南宁驻站;到了良良3岁半的时候,良良爸又因工作关系调到了深圳。

  这次搬家,对于良良妈来说没有什么,她已经习惯了。可是对于良良来说,却像是发生了一场地震。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南宁?”良良总是这样问,“我想回南宁。我怕……”

  也不怪良良想念南宁,他在那里有自己认识的小朋友,熟悉的幼儿园。可是,到了深圳,一切都改变了,幼儿园小朋友一个也不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说的话,良良也听不懂。良良很怕,晚上总是往爸爸妈妈的床上钻,不敢自己睡一个房间。

  “不要再说什么怕了。你呀,还是个男子汉吗?”良良爸不像妈妈那么好说话,会和良良解释现在的环境,设想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去,自己回房间去睡!”

  “要不,就让他在咱们房里再睡一晚吧?”良良妈和良良爸商量,“看他怕成这样。”

  “不行。”良良爸坚决地说,“都住了几晚了,今天他一定要自己睡。”

  爸爸把良良抱进他自己的房里,放到床上,盖好被子。良良瞪大惊恐的眼睛,看着月亮在窗上投下一片光晕,怕得打起抖来。他偷偷地走下床,走到爸爸妈妈房间的门前,不敢敲门,只好蜷缩着睡在了地板上。

  半夜,良良爸被门外的轻微的响声惊醒,打开门,看到了躺在门外的良良,心里不由一酸。不过,他还是把良良抱到了他自己的床上。

  良良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在幼儿园里,他谁也不理,就连小朋友主动和他玩,他也不理别人,或者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却因为一些原因,把小朋友的脸抓伤了。在家里,他也是无精打采的,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良良妈看着心疼,几次和良良爸商量,让良良和他们一块儿睡。可良良爸却不以为意,认为这正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小小男子汉,如果连自己睡觉都怕,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用。良良不知道爸爸妈妈的这些议论,他只是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坐在书桌前的小小身影,越来越显得孤独了。

  心理揭密:

  孩子换了个陌生环境,心生恐惧是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种时候,家长一定要倾听孩子的心情,并对这种心理状态表示理解,然后,给孩子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睡一段时间,或者,多用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给他以安全感,让他缓解这种惊恐。其中,倾听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坐飞机时遇到险情,脱险后,向自己的亲人诉说,亲人们只认为他在开玩笑,没人听他说这些,最终,这人就自杀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让孩子倾吐出心中的积郁,不良情绪得以疏散,压力自然也就小了。————《孩子》

七嘴八舌:

#1 菲飞雪05-11-20 18:29:16说道:
父母得好好注意啊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登录 or 注册
关于本站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意见建议 - 广告服务
Email:service@milktea.net
CopyRight ©2003-2008 MilkTea.net.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05020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