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孩子的第一道德榜样?

发表于: 2004年06月13日      点击: 2225      文章来源:
      近日,从媒体上每每看到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兰州市西固区一年级的一个小学生因为做错了17道数学题,离100分还差17分,老师一怒之下竟让另一名同学用教鞭打这个做错题的女孩,女孩被打成右手正斜位(见《西部商报》);而北京郊区一所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因上课淘气,竟被生气的老师当众一脚踢翻课桌(见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我甚至怀疑了自己的眼睛,这一切为什么屡屡发生在21世纪的今天?       如今,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专家们忧虑的是:繁重的课业、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活动场所匮乏、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不仅让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养成。而我却想到,在孩子们道德养成的过程中,除了上述因素外,更直接的影响又来自哪儿呢?在孩子们生活的世界里,他们纯净而幼稚的目光无时无刻都在默默注视的人生第一榜样是谁?他们敏感而丰润的心灵每每寻找着的精神家园在哪儿?当孩子们迈出家门踏进校园的时候,照亮他们心灵成长的引路人,除了父母恐怕就是老师吧!孩子们与教师朝夕相处,老师们一举手一投足,点点滴滴都将真切地记录在孩子们的生命历程中。       一位北大化学系的老教授曾告诉我,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一位中学老师。直到今天指导他研究课题的思维方法,仍是中学时代那位老师说过的“做人,要诚实;做题,不怕做不出,就怕瞎做”那一句“至理名言”。据说,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发表获奖演说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对自己成长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小学或中学老师的一件往事!老师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人生榜样、第一道德榜样!       泱泱华夏文明,自古源远流长,中华教育传统不仅讲尊师重道,还讲教学相长;不仅主张“亲其师,信其道。”也倡导“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而当今21世纪最新的教育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其核心更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平等……那么,一些“学富五车”、“为人师表”的老师,今天为何仍屡屡犯着羞辱学生的“低级错误”呢?这是不是也同时折射出未成年人第一道德榜样的道德危机呢?       也许老师们只是“恨铁不成钢”,也许老师们并不是要“存心”羞辱孩子,也许一些极端的行为,只是老师“气头”上的一时失态……不可否认,其实有些动辄打骂学生的老师,往往还是学校里责任心较强的业务骨干。       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在职称评定、教学成绩考核的比拼中,在末位淘汰机制的震慑下,急功近利使然,一些承受不了巨大心理压力的老师,道德失范潜在的危险便会“浮出水面”。然而,老师打骂羞辱学生固然是一个悲剧,而更大的悲剧则在于它的背后是使其滋生不灭的“分数教育”体制和功利主义风靡的社会风气——只要能带出高分学生、高分班,取得高升学率的人,他就是“名师”!而“名师”有背于道德养成的“小节”,人们(包括学校和家长)都可以统统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见怪不怪、以错为对。长久沉溺于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社会氛围里,认可这种价值判断,未成年人第一道德榜样的道德缺失,人格畸变则是必然的。正因为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未成年人第一道德榜样的道德建设入手,更要求全社会上下彻底改变忽视人文精神、忽视道德评价的实用主义泛滥的社会风气;彻底改革“分数教育”的体系及评价机制。       中国圣贤曰:“吾日三省吾身”;西方哲人说:“唤起人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当老师们责怪孩子们自私、懒惰,责怪他们没有责任心,责怪他们不文明,粗俗的时候,请也反观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吧!为人师表的老师们要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人生榜样、第一道德榜样,道理说来也简单——老师也要学会爱与尊重,学会自律和心理减压,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也要继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也要建设完善自己的健康人格,也要吸收一切有价值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也要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过错……但要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你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吗?你能在当下的“分数教育”、“升学教育”的体制下坚持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吗?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愿我们的老师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道德榜样。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七嘴八舌: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登录 or 注册
关于本站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意见建议 - 广告服务
Email:service@milktea.net
CopyRight ©2003-2008 MilkTea.net.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05020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