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孩子更易“孤独”
发表于: 2004年06月12日 点击: 2191 文章来源:
日前,我市第一家儿童心理康复教育中心正式对外服务,其中包括为孤独症患儿提供专业帮助。据统计,目前深圳14岁以下儿童有200万,孤独症患儿至少有600人。
外表正常行为语言怪异
在康复中心,记者看到的孤独症患儿外表很正常。但一些孩子听到悦耳的手机铃声,却显得焦躁不安。医生说,许多孤独症儿童都有听力敏感。即使是很常见的声音,也无异于用钻子钻他们的耳朵一样的疼,所以他们宁可封闭自己缩入柜中,也不愿和人交往。更由于听力敏感,他们觉睡很少,不仅累坏了父母,也使自己的情绪极其糟糕。为了摆脱“噪音”刺激产生的痛苦,他们也常常自己想办法,如敲击物品等以求得一些解脱。
据介绍,孤独症儿童还有触觉的敏感,如正常的衣服对他们来说,就像与沙纸接触一样的难受,所以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听或学,特别多动。
还有的孩子,半岁了不会与人做“再见”手势;被人抱起时,不会伸出手搂住你的脖子;8个月了不会爬,走起路来总是跌跌撞撞,跑起来更是步态不稳,整天嗑牙或旋转身体;一岁多也不会说话,快两岁了还不会数数,无法服从指令,不懂得危险,无法了解冷、累、饿的意思;他只愿意自己玩,叫他也不理你,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对父母的依恋,等等。
孤独症并非缺乏温暖所致
市康宁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博士杨志伟说,目前对孤独症还存在不少错误的认识需要纠正。如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造成的结果;它不限于儿童,孤独症的征状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大概只有1/10的孤独症者有特别的专长,专长多见于数学、音乐、绘画、记忆等;只要打破孤独症这个“壳罩”,孤独症小孩就可“变回”常人;药物不能治疗孤独症,只能治疗一些附带的征状;它与注射麻疹、腮腺炎及风疹混合疫苗无关。
男孩远比女孩易“孤独”
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舒明跃说,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表现为人际交往、语言发育障碍和兴趣奇特、情绪和行为方面异常。目前,国内每一万名儿童中就有3个孤独症患儿,其中大多数为男孩。深圳至少有600个孤独症患儿。
孤独症的发现已逾半个世纪。由于病因至今不明,医学界未找到特效药。“结构化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儿童孤独症有效方法。深圳确诊的首例孤独症者,今年已24岁,吃喝拉撒全靠家人帮助,有时还有破坏、暴力行为。可也有回到正常学校读书的孤独症患儿,甚至成绩还是不错的。他们的差别关键在能否得到早期系统的治疗。8岁以后脑部发育定型,治疗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孤独症儿童一般在3岁左右就能明确诊断。有的自闭症患儿还会在某方面表现出超常高智商,如记忆力特别好、对音乐特感兴趣等。如果能因势利导,就可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
七嘴八舌: